我们的世界正在变成一个每时每刻都需要连接的世界,持续连接已经成为一个基本的需求。伴随着我们云上的数字化生活,偶尔强制的无连接越来越变得不能接受。我们当然经常需要在线下完成一些工作或娱乐消费,但实时在线也已经成为许多基础服务的关键性需求,从email、基于云的服务、社交网络到视频浏览,所有这些都需要持续稳定的连接。
连接的盲点越来越少,越来越小。因为这些盲点给客户带来非常差的客户体验。但在交通行业—特别是铁路和地铁系统,这些盲点依然存在。
数量不断增长的人群,有没有连接已经成为选择交通工具的重要指标。大量的列车和地铁乘客是日常上下班人员。这意味着他们将至少每天乘坐2次,每周至少5天。尽管每次或许只有短暂的20分钟(幸运的话),时间很短,但这些无连接时间累加起来也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值。
交通行业正在积极响应这个需求。目前,市场上有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可供选择,但在铁路/地铁运营者眼中,以下几个因素需要综合考虑:
吞吐量
高吞吐量必须满足。一些运营者已经花费了巨额的资金投入,但选择的解决方案无法提供足够的容量。比“无连接”更让人抓狂的是“低速连接”。事实上,客户看到车上有无线网络,但由于低速和不稳定,无法提供他们想要的服务—这将使他们倍感沮丧—因为他们的期望已被抬高却无法得到满足。考虑到这些,运营者一直在寻找能够满足他们所有列车在高峰时段所需带宽的解决方案。现在的需求已经达到每列车50Mbps,不久的未来会增加到每列车100Mbps。因此,运营者期待的解决方案必定是高吞吐量、有固定演进路线和能满足未来增强扩展的。
部署挑战
在轨旁或地铁隧道内部署是一个巨大挑战。当部署需要中断列车运营服务时,这个挑战将被进一步放大。因此,那种需要在轨旁密集部署设备的解决方案将大大增加系统投资,并使部署的时间大大延长。
控制和管理
安装运营后,运营者希望完全控制和管理系统。但基于移动运营商的解决方案,其控制权在移动运营商,任何服务质量的下降或覆盖的问题无法得到及时处理(多个单位之间沟通、协调),导致最终用户的抱怨和不满。
整体投资
每条铁路/地铁环境不同,运营者将不得不规划合适的,面对他们最终客户商业模式。一些模式提供免费上网但是会附加广告;另外一些则在针对每日上下班的人群寻找合适的付费计划。每日上下班人群资料信息、竞争的交通模式及附加的服务选项等等,所有这些都决定着最后的投资(还包括政府/市政基金或无线管理规定)。无论如何,运营者都希望减少初始投资。下列的一些方法可资参考:
-
选择一个支持更少轨旁设备数量的方案
-
在部署及达到最佳优化结果之前,先进行更详细的网络规划
-
选择阶段性项目部署方法。监控现阶段的部署,逐步推进项目的未来优化,达到投资与性能的平衡
-
确保提供高水平的性能(尽管初期投资高)。高吞吐量、结合强壮QoS机制将给运营者带来更大的灵活性,从而能够引入更多的服务,比如:有针对性的广告投放、乘客信息系统(PIS)、视频监控(CCTV)和车载微微基站等。